IDEA 研究院工程總監謝育濤談 AI 創新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時間:2022-04-03 17:11:16 | 作者:愛科技網 | 點擊: 189 次
AI 領域有沒有好用的科研工具?謝育濤團隊打造 AI 工具顯著提升 AI 科研效率。
演講視頻回顧(點擊「閱讀原文」也可觀看):
掃碼回看
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i4y1k7xe?spm_id_from=333.999.0.0
以下為謝育濤在機器之心 AI 科技年會上的演講內容,機器之心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整理:
大家好我是謝育濤,來自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 ( 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 IDEA ) ,非常感謝機器之心的邀請來參加機器之心 AI 科技年會,我之前都是機器之心的用戶,今天作為嘉賓和大家分享非常榮幸。前面幾位老師分享了關于 AI 方面的研究和產業化精彩內容,我借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對科研工具的思考,我分享的題目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I 創新的工具》。
人工智能(AI)這個概念可追溯到 1956 年,在這 60 多年的時間里 AI 經歷很多坎坷。我們今天已經完全生活在人工智能時代,例如手機里的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都是 AI;在疫情期間,有些人隔離在家不方便出去,外賣 APP 為你推薦喜歡的菜單,這背后也是 AI;下單之后騎手怎么分配,路徑怎么優化,路況怎么預測等,這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目的就是讓用戶快速吃到想吃的食物。AI 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前面幾位老師也分享了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進入全方位商業化階段,并且對各種傳統行業、各個參與方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改變了各個行業的生態。
在中國數字經濟這四個字已經第五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在我看來數字化分為兩個部分:一個信息化、一個智能化。淺層的數字化就是信息化,深層的數字化就是智能化。
信息化在中國已經相當成熟,比如方便快捷的手機支付,而在海外其他國家都沒有相關方便的工具,這一點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智能化可以說現在正逢其時,AI 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包括工業、金融業等起了很大的作用,假如沒有 AI 技術,數字經濟只是一個信息化的技術,它只有蠻力沒有智商,而這個發展是很受限制的。如果數字經濟中沒有智能化的需求,那么產業潛力也無法得到挖掘,對于 AI 技術而言,各位研究人員、專家學者也只能永遠停留在象牙塔里,技術不能落地。
所以我們所處的 AI 時代是一個充滿了機會的時代,AI 技術的進步就是這個時代的原動力。AI 技術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研人員推動的,舉例來說,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我們從網站 paperswithcode 了解到,在 ImageNet1K 圖像分類任務上,它的 Leaderboard 英雄榜從 2021 年開始每年、甚至每個月都被刷新,幾乎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基于研究人員發明了新的算法,訓練了新的模型,有了更多的數據,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從早期的 SIFT,到 AlexNet,到后來的 ResNet 等等,這些模型都采用不同的數據、不同的算法,如下圖所示,圖中每一個點都是優秀論文在試圖沖擊新的高點,無論是大學、研究機構、還是各大公司,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地進行研究,提升整個 AI 的能力。在整個 AI 領域偉大的創新都來源于全球范圍高水平的 AI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