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一批涉檢驗檢測報告造假案例公布 4網店被點名
時間:2022-04-03 16:55:45 | 作者:愛科技網 | 點擊: 54 次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一批檢驗檢測市場監管執法典型案例。包括江蘇省上海鐵路站場調速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案,新疆農業科學院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案,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店鋪假冒檢驗檢測機構資質提供虛假質檢報告案等17起典型案例。
同日,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整治檢驗檢測報告造假行為”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南軍表示,執法實踐中,檢驗檢測報告造假主要包括兩種情形。
一是對于檢驗檢測機構出具不實或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懂a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部法律、行政法規對此類違法行為做出了明確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及人員偽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市場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除可以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外,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涉嫌犯罪的,根據《刑法》“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等有關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已有針對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司法案例。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監督抽查、專項整治及投訴舉報案件查處,持續加大對不實或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2021年,共查辦檢驗檢測機構違法案件1235件,同比增長23.5%,罰沒金額2727.7萬元,同比增長44.7%。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將對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信用平臺,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歸集到檢驗檢測機構名下,推動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二是針對無資質的企業、中介機構、個體工商戶及個人等非法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虛假檢驗檢測報告。一方面要承擔《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于“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行政處罰。另一方面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即相關違法行為還可能涉及觸犯《刑法》“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對于檢驗檢測機構買賣、使用偽造、變造的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中關于對“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擅自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的”,以及檢驗檢測機構“偽造、變造、冒用資質認定證書或者標志”的相關規定處罰。
南軍談到,下一步,總局將依法加大對出具虛假或不實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及時做好通報和移送工作;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檢驗檢測市場監管執法典型案例具體如下:
1.江蘇省上海鐵路站場調速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案
2021年9月,在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中,行政監管人員發現上海鐵路站場調速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鐵路局站場調速設備檢測站)的兩份報告(編號:JC2021029、JC2021030)檢測時間分別為2021年9月9日和9月14日,而通過調取該公司設備交接單,檢測所用設備密封試驗機(設備編號:070711-01)于2021年9月3日送修,現場檢查未見設備,該公司也無法提供出使用該設備檢測的證據。此外,其他四份檢驗檢測報告報告(編號:JC2021011-DX、JC2021013、JC2021018、JC2021026)中保壓性能、防塵性能等項目未取得資質認定。作為機構的站長、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刑某某已于2021年3月調離該公司;標準方法TB/T 2460-2021已替代TB/T 2460-2021,該公司均未依法申報變更。該公司涉嫌違反《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存在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違法行為。該案已移交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并依法進行處理、處罰。
2.新疆農業科學院涉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案
2021年10月,在國家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中,行政監管人員對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烏魯木齊)]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該機構出具的編號為2021-N-1935的檢驗檢測報告中氧樂果、異菌脲、甲霜靈等項目檢測均未按照GB23200.113-2021標準規定進行平行試驗;編號為2021-N-0525的檢驗檢測報告中氨基酸測試記錄顯示,平行樣品測試時間分別為2021年6月28日和2021年7月2日,標準工作液進樣體積為0.03mL,樣品測定液進樣體積為0.02mL,與其使用的標準方法GB5009.124-2021中規定的“工作液和樣品測定液分別以相同體積注入氨基酸分析儀”不一致。此外,該機構原法定代表人已于2021年12月調離該機構,該機構未依法申請變更。該機構涉嫌違反《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存在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違法行為。該案已移交屬地市場監管部門調查并依法進行處理、處罰,同時移送行業主管部門。
3.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店鋪假冒檢驗檢測機構資質提供虛假質檢報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