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祭掃有變,文明不改
時間:2022-04-03 09:29:17 | 作者:愛科技網 | 點擊: 180 次
又是清明。
假如一切如常,這將是緬懷先人的家族聚會,這將是結伴踏青的自在假期。
今年深圳,因疫有變。
公開祭掃不得已宣布暫停,暢享春日必須健康碼護身。原因無它。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虎視耽耽,不放過任何可趁之機,祭掃可能暗藏危險,旅行或許風險相伴。在已有的公開流調軌跡報告中,紅白之事引發家族傳播,旅游專列帶來集體感染,類似個案屢有發生。
這,不能不防,不得不防。
變化,并不總是讓人舒心順意。有人會說,不能拜祭先人,沒有儀式感是種遺憾;有人會說,無法自由旅行,帶著約束感難以盡興;還有人會說,行程碼摘星了,也該好好放松了。這些,都是大實話,但在生命健康這個主題面前,顯然又都缺少說服力。自己和家人的平安,無疑就是對先人最大的告慰;不給自己添堵,不給他人添亂,同樣是現代社會基本的處世原則;更何況防范新冠疫情是場持久戰,稍有松懈就會讓摘星的成績前功盡棄。
清明的祭掃儀式有變,對先人的緬懷不變;清明的出行要求有變,對生活的追求不變。變與不變之間,文明不改。清明是個節日。追溯文化淵源,文化學者歸結為“慎終追遠”“敦親睦族”“行孝盡哀”。這個緬懷先人的節日,“親睦行孝”是傳承的核心。守住清明的核心,儀式并非不可改變,而且變化同樣催生新的文明元素。比如防火安全的考慮,鮮花水果取代紙錢鞭炮;比如資源保護的考慮,海葬樹葬為人接受;比如低碳環保的考慮,網上祭奠開始流行。這些,都是清明的新變化,而且也將傳承下去,成為未來的傳統。
樂于接受新事物的深圳,便是清明新變化的踐行者。從邊陲小鎮起步,成為一個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成為一個GDP3萬億元的一線城市,深圳的成長是不僅僅是城市人口和經濟總量的增長,同樣還有城市文明的生長?!皶r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市場經濟的啟蒙,“鼓勵冒險、寬容失敗”是創新氣質的土壤,“來了就是深圳人”更是彰顯城市包容與友善。這些為人所知的“深圳觀念”,是城市文明的直觀體現,也是促進城市成長的精神財富。
緬懷先人,意在當下,不妨把清明視為一個思考生命反省生活的特殊時刻。新冠疫情已是第三年,每一個親歷者都有屬于自己的感悟。文明在戰疫中演進,文明在生活中展現。深入封控區長達一個月的眾多志愿者,是奉獻精神的體現;檢測隊伍恪守的“一米距”,是規則意識的代表;朋友圈里宅家的調侃打趣,其實也是對責任擔當的領悟。因疫有變的清明假期,生活繼續,防控不變,底線不改。把個人防護放在首位,把安全風險記在心中,自律是利己,更是利他。
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是節日,也是節氣。生機勃勃的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鮮花盛開?;盍o限的場景,是我們的城市印象,也是我們的心境寫照。城市因文明而美麗,生活因文明而美好。
(原標題《商報評論 | 這個清明,祭掃有變,文明不改》)
- 上一篇:遭獨董質疑年報真實性后,萊寶高科又收年報問詢函!公司否認評論獨董權責邊界
- 下一篇:沒有了